北京 首页 律师咨询 找律所 律师说法 法律法规 法律百科 法律文书 律师问答 登录 注册 网站导航

咨询律师-专业在线律师咨询服务平台-律赢时代

首页 律师说法 图文 借名买房还算是遗产吗?
借名买房还算是遗产吗?

借名买房还算是遗产吗?

2023-02-17 婚姻家庭 遗产继承 568次

借名买房还算是遗产吗?如果借名买房成立,房屋就不是被继承人所有的,自然就不是遗产了。所谓的借名买房,指的是借用被继承人的名义购买的房屋,房屋登记在被继承人名下。这种情况,被继承人去世后,如果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借名买房的事实,房屋会被按照被继承人的遗产进行分割。关于借名买房的举证和认定,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借名买房通常会审查借名买房的合意、购房款由谁支付、房屋由谁居住使用、房屋产权证书由谁在保管等重点事实,各方可以根据这些要素进行证据的收集和准备。

 

二、如果借名买房只是规避银行信贷政策并未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仅仅损害银行单方面利益,不能因此认定借名买房行为无效。

 

三、如果借名买房是为了规避“限购令”,并不必然导致借名和被借名双方的借名买房合意和房屋买卖合同无效。“限购令”并非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反商品房“限购令”的行为不宜认为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四、如果借名买房购买的是经济适用房,借名人系借用出借人经济适用房资格购买房屋,借名人与出借人就经济适用房达成的借名买房的合意一般会被认定违反相关政策、法规无效,出借人返还借名人的实际出资等相关费用。出借人去世的,该房屋为出借人的遗产。

 

五、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会议纪要》的规定,借名人以出名人(登记人)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房屋归其所有的,法院应当向其释明,告知其可以提起合同之诉,要求出名人为其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房屋腾退纠纷中,被告方以双方之间存在借名买房关系作为抗辩的,法院应当释明其可以提出反诉要求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当事人坚持不反诉的,应就其抗辩是否成立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定。     

 

六、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试行))的规定,借名人违反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借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保障住房,并登记在他人名下,借名人主张确认房屋归其所有或者依据双方之间的约定要求登记人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一般不予支持。这种情况下,房屋属于被借名人所有的财产,被借名人去世后属于被借名人的遗产。

声明:律师视频说法、图文说法为律赢时代平台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继承人可以继承债权吗

继承人可以继承债权吗

在探讨继承人是否可以继承债权的问题时,我们需要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律赢时代
07-31 367次

结婚前欠的钱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吗

结婚前欠的钱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吗

结婚前欠的钱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这是一个在婚姻财产纠纷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

律赢时代
12-13 1232次

与他人经常同居赔偿

与他人经常同居赔偿

即使在民法典生效后,当事人提供的或者通过法院调取的开房记录一般只能证明对方婚外有不正当性行为,并不一

王家旭
12-01 675次

成年子女是否可以主张抚养费?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本条将抚养费请求权的主体确定为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在我国国情下,子女年满18周岁,虽已成人,但尚在各类高校就读,一时无法工作,无法自己养活自己的情况将会愈加普遍,这时父母只要还有负担能力,应该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让孩子完成学业。但如果父母确实没有能力给付,孩子又已经年满18周岁,子女要求父母必须给付自己上大学的费用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不是父母的法定义务。

10-23 464次

离婚后男方7年没付抚养费,女方是否还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抚养费是指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负担部分或全部的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等费用。原则上,其作为债权请求权应当适用诉讼时效,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对此作出了例外规定,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债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其立法目的是保护近亲属之间不能依靠自己劳动收入而维持生活的人有权申请负有抚养、赡养或扶养义务的人给付费用,从而能够正常生活。

09-27 180次

彩礼究竟归女方父母,还是女方自己?

结合彩礼的传统习俗因素及时代变化,将彩礼理解为男方家庭以结婚为目的对于包括出嫁女儿在内的女方家庭的赠与,父母及出嫁女儿共同对受赠财产享有利益,无疑更为合理,更能兼顾中华传统文化伦理和新时代、新社会的要求,也更易为社会公众的情感所普遍接受。

09-26 240次

Copyright©2020-2022 律赢时代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9031409号-3

0.1561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