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首页 律师咨询 找律所 律师说法 法律法规 法律百科 法律文书 律师问答 登录 注册 网站导航

咨询律师-专业在线律师咨询服务平台-律赢时代

首页 法律百科 共同饮酒受害者也可能自担责任

共同饮酒受害者也可能自担责任

2024-08-20 婚姻家庭 离婚 168次

在中国,酒文化底蕴浓厚,源远流长,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景阳冈打虎等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不乏许多饮酒高手,不少人都以把对方喝倒为最高境界。其实亲朋好友逢年过节、闲暇小聚一起喝酒,就是为了一个高兴的心情,但是一些人往往强人所难,不管对方能不能喝酒,都一味地强求,酒桌上上演着人生百态。其中也不乏共同饮酒导致意外发生的现象。下面通过案例,来为大家讲述共同饮酒其受害者责任自担的案例。


基本案情:

周某,60岁,刚刚退休,为人豪气,喜欢小酌。某日,与其张某、李某、杨某一同在某酒店单间小聚,四人开怀畅饮,共饮白酒2瓶,啤酒若干。从晚上六时直至饮酒至十时。四人相互搀扶走出酒店,周某突然摔倒昏厥,众人急忙拨打120,后经医院救治无效死亡。经鉴定,周某系酒精过量诱发心梗导致死亡。周某妻子王某、女儿周小某将一同饮酒的张某、李某、杨某告上法庭,要求共同承担赔偿责任110万元。


律师说法:


    在与亲朋好友的共同饮酒中,非强制礼节性劝饮是传统民风民俗,可以活跃气氛,增进情谊,但是如果饮酒出事,饮酒人要自行承担过度饮酒造成的损害后果。如果亲朋好友在共同饮酒过程中存在以下情节,则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是强迫性劝酒,如故意灌酒用话要挟刺激对方喝酒,或者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第二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如明知对方的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第三是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自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第四是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存在上述情形之一的,共饮人一般根据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责任。但是,共同饮酒致人伤害或者死亡,系一般侵权责任,作为起诉人的饮酒受害者及其家属一方,对上述情形就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伤害或死亡的严重后果与共饮人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未能证明共饮人有上述情况,其因饮酒造成的损害后果就要自行承担。


案件结果


 该案经法院二次开庭审理,经过双方举证、质证、相互辩论等程序,法院认定四人在酒店单间饮酒,外人不知单间内饮酒细节,且共饮人张某、李某、杨某一致否认存在劝酒行为,而且还劝阻周某少饮,另经调查,酒店并无监控录像,周某平时系有饮酒习惯,周某死亡原因虽与饮酒有关,但周某爱人及女儿未能充分举证证明共饮人存在劝酒行为,周某的死亡与张某、李某、杨某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驳回其诉讼请求。该案给我们的启示为,酒为好物,饮需有度。一般共同饮酒致人伤害案件,受害者都能得到共饮人相应的赔偿,但是诉讼需要承担风险,原告对自己的诉求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如证据未能达到充分的证明程度,就会面临败诉的风险。因此,亲朋相聚小酌为宜,切莫一时兴起,豪饮无度,造成严重后果。

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删除。

继承人可以继承债权吗

继承人可以继承债权吗

在探讨继承人是否可以继承债权的问题时,我们需要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律赢时代
07-31 340次

结婚前欠的钱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吗

结婚前欠的钱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吗

结婚前欠的钱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这是一个在婚姻财产纠纷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

律赢时代
12-13 1200次

与他人经常同居赔偿

与他人经常同居赔偿

即使在民法典生效后,当事人提供的或者通过法院调取的开房记录一般只能证明对方婚外有不正当性行为,并不一

王家旭
12-01 652次

离婚后男方7年没付抚养费,女方是否还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抚养费是指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负担部分或全部的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等费用。原则上,其作为债权请求权应当适用诉讼时效,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对此作出了例外规定,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债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其立法目的是保护近亲属之间不能依靠自己劳动收入而维持生活的人有权申请负有抚养、赡养或扶养义务的人给付费用,从而能够正常生活。

09-27 162次

彩礼究竟归女方父母,还是女方自己?

结合彩礼的传统习俗因素及时代变化,将彩礼理解为男方家庭以结婚为目的对于包括出嫁女儿在内的女方家庭的赠与,父母及出嫁女儿共同对受赠财产享有利益,无疑更为合理,更能兼顾中华传统文化伦理和新时代、新社会的要求,也更易为社会公众的情感所普遍接受。

09-26 222次

儿子给母亲打借条,儿媳未签字,是否有还款义务?

父母出资为子女购车、购房的情形普遍存在,该出资目的往往是赠与,而非借贷。若父母出资的本意是向子女出借款项,并希望未来子女夫妻双方共同偿还该款项,则应向子女明确出借款项的意思表示,保留相关聊天、转账记录等证据,要求子女夫妻双方共同出具借款凭证。

09-25 257次

Copyright©2020-2022 律赢时代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903140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