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首页 律师咨询 找律所 律师说法 法律法规 法律百科 法律文书 律师问答 登录 注册 网站导航

咨询律师-专业在线律师咨询服务平台-律赢时代

首页 律师说法 图文 浅析诈骗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区别
浅析诈骗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区别

浅析诈骗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区别

2023-09-20 刑事辩护 经济犯罪 556次

随着电信诈骗案件的爆发,和《孤注一掷》票房的不断攀升,电信诈骗更深一步的印进人们的脑海。“梁安娜”和“潘生”最终在影片中的处罚与司法实践中对诈骗罪的处罚是否一致?诈骗罪共犯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又有哪些区别?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对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及行为与帮信罪的犯罪构成及行为浅析如下。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的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共同犯罪论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1.提供信用卡、资金支付结算账户、手机卡、通讯工具的;2.非法获取、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3.制作、销售、提供“木马”程序和“钓鱼软件”等恶意程序的;4.提供“伪基站”设备或相关服务的;5.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支付结算等帮助的;6.在提供改号软件、通话线路等技术服务时,发现主叫号码被修改为国内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公共服务部门号码,或者境外用户改为境内号码,仍提供服务的;7.提供资金、场所、交通、生活保障等帮助的;8.帮助转移诈骗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套现、取现的。上述规定的“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应当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既往经历,行为次数和手段,与他人关系,获利情况,是否曾因电信网络诈骗受过处罚,是否故意规避调查等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认定。


由上述法律规定我们可以得知,诈骗罪的犯罪构成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一是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二是欺诈行为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被害人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三是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四是欺诈行为使行为人获得财产,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结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具体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来界定是否构成诈骗罪,从而适用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被告人进行刑事处罚,具体到《孤注一掷》中梁安娜被判处缓刑,潘生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两人之所以刑罚的不同就是潘生被骗进入诈骗集团,被胁迫帮助实施诈骗,并在侦破案件中重大立功;梁安娜是为了巨额的报酬配合诈骗集团主要犯罪分子实施诈骗,当然其也有被胁迫和重大立功情节最终适用了缓刑。影片的结局是我们都能接受的也体现到法律的温度。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网络诈骗往往是多人分工实施,但要按照刑法对诈骗罪共同犯罪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也会有处罚过重的可能,同时按照共犯处理,需要查明帮助者的共同犯罪故意,但网络犯罪不同环节人员之间往往互不相识,没有明确的犯意联络。针对实践存在的问题,刑法修正案(九)中增加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规定,作为帮助行为的正犯化的体现,以更准确、有效地打击各种网络犯罪帮助行为,保护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信息网络秩序,保障信息网络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

(二)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

(三)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的;

(四)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

(五)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

(六)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在司法实践中,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犯罪构成:1.犯罪客体为复杂客体,一方面侵犯了正常的信息网络管理秩序,另一方面,使得网络诈骗等其他违法犯罪得以实施,侵害了被害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2.客观方面表现为为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单位可以构成本罪;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要求主观上明知他人利用网络实施犯罪。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主观明知的认定,应当结合一般人的认知水平和行为人的认知能力,相关行为是否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行为人是否履行管理职责,是否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是否因同类行为受过处罚,以及行为人的供述和辩解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一个刑事案件是诈骗罪还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关系到被告人的具体刑期及罚金的承担,准确把握准确定性,最大可能保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此也真心的希望天下无诈,希望不再有梁安娜、潘生的悲剧发生,更希望每一个人都少些“贪心”和“不甘心”平淡的体验完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景。

声明:律师视频说法、图文说法为律赢时代平台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唐某贩卖、制造du品案一审辩护从轻处罚|张剑锋律师

唐某贩卖、制造du品案一审辩护从轻处罚|张剑锋律师

经过张剑锋律师的精心辩护,被告人唐某被认定为是从犯、具有重大立功情节,相比同案犯,获得了较轻的处罚。

张剑锋
06-25 475次

浅析诈骗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区别

浅析诈骗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区别

随着电信诈骗案件的爆发,和《孤注一掷》票房的不断攀升,电信诈骗更深一步的印进人们的脑海。“梁安娜”和

周青梅
09-20 557次

一起涉嫌开设赌场罪的成功辩护,办案机关以撤销案件终结侦查

一起涉嫌开设赌场罪的成功辩护,办案机关以撤销案件终结侦查

近日,江苏天倪律师事务所收到安徽省无为市公安局出具的一份《撤销案件决定书》,在律师不断与办案机关沟通

沈光辉
08-21 524次

审理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的枪支犯罪案件,如何把握定罪量刑标准?

我国法律法规对“枪支”有明确的规定和鉴定标准。枪支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本法所称枪支,是指以火药或者压缩气体等为动力,利用管状器具发射金属弹丸或者其他物质,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知觉的各种枪支。”2010年《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公通字〔2010〕67号)明确,对不能发射制式弹药的非制式枪支,“枪口比动能大于等于1.8焦耳/平方厘米时,一律认定为枪支”。《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鉴定工作规定》(公通字〔2019〕30号)沿用上述标准。上述有关枪支的认定标准,对办理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的枪支犯罪案件,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一些涉以压缩气体为动力且枪口比动能较低的枪支案件,涉案枪支的致伤力较低,在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以及裁量刑罚时唯枪支数量论,恐会有悖一般公众的认知,也会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鉴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涉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的枪支、气枪铅弹刑事案件定罪量刑问题的批复》明确:“对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持有、私藏、走私以压缩气体为动力且枪口比动能较低的枪支的行为,在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以及如何裁量刑罚时,不仅应当考虑涉案枪支的数量,而且应当充分考虑涉案枪支的外观、材质、发射物、购买场所和渠道、价格、用途、致伤力大小、是否易于通过改制提升致伤力,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动机目的、一贯表现、违法所得、是否规避调查等情节,综合评估社会危害性,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确保罪责刑相适应。”据此,办理涉以压缩气体为动力且枪口比动能较低的枪支案件,可以根据上述批复的规定,不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定罪量刑标准的限制,综合考量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依法妥当处理。“刘某魁、孙某梅非法买卖枪支案”(案例库入库编号:2023-05-1-043-001)的裁判要旨也体现了这一规则。当然,对于虽属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的枪支,但枪口比动能较高的,仍然应当适用《解释》的定罪量刑标准。

06-14 456次

申请强制执行有期限吗?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该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05-15 271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次数应如何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升档量刑。对于上述“十次以上”“三次以上”的规定,在个案把握中,不宜简单以转账次数为标准,否则容易造成打击面过大、处罚过严的问题。 掩饰、隐瞒的次数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来认定。一般来说,认定为一次掩饰、隐瞒,必须是一个独立行为,包括独立的主观故意,独立的掩饰、隐瞒行为,以及独立的行为结果。如果基于同一个故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时或者连续为多起上游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一般应认定为一次掩饰、隐瞒的行为。例如,行为人明知银行卡内接收的多笔资金均系他人诈骗犯罪所得,在同一地点集中将卡内资金连续转出、分流,以逃避追查的,应当认定为一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 为同一个上游犯罪行为人同一起犯罪事实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分多次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基于犯罪对象的同一性,一般也应当认定为一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例如,行为人明知银行卡内接收的一笔资金,系某一网络赌场的犯罪所得,仍按照上游开设赌场行为人的指令,将该笔资金在多个银行账号间来回转移并提现的,一般也应当认定为一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但是,如果行为人明知卡内还有诈骗团伙犯罪所得的赃款,而予以转移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次数则应当与上述转移赌资的行为分别计算。

04-11 630次

Copyright©2020-2022 律赢时代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9031409号-3